贝亲新闻

贝亲开启爱心“孕”育之旅,让土族“母亲花”幸福绽放

2019-08-28

    距离上海2500公里,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美青海,鲁冰花海正在海东互助县纯净盛开。

    

    漫山遍野,花草芸芸,鲁冰花的花株上开满了风铃一般的花瓣,用它们无声的美,表达“母爱与幸福”的专属花语。

    一如高原上懵懂却已全然绽放的年轻土族妈妈,收获孕育与分娩幸福的同时,为了宝宝,期待更多成长。

    8月9日—11日,国际母婴用品专家贝亲携手中国妇幼保健协会, 联合开展的孕妇学校项目“一带一路行”首站来到青海。

    作为落实国家"精准扶贫,医疗资源下沉"指示的实际行动,项目组织来自北京、广东的专家志愿团深入海东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孕产妇家庭家访, 指导当地的(准)妈妈人群实现科学养育,通过为期2天的孕校师资实操训练营,为西部甘肃、宁夏、青海、西藏四省区妇幼保健系统的140余位医务工作者输送前沿的孕育与养育指南。训练营由中国妇幼保健协会主办,青海省妇幼保健协会、青海省妇幼保健院承办。

    土族二胎妈妈的第一次

    土族女子李银珍什吉今年30岁,是一位二胎妈妈,大女儿已经7岁。40多天前,她的小儿子顺利出生。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

   

    当专家志愿团来到什吉的家,这是她分娩以后,抱着宝宝第一次走出“坐月子”的卧室。什吉告诉北京妇产医院原护理部主任王立新教授以及当地的妇幼医务工作者,她和宝宝最近都在拉肚子。

    在青海,大多数的年轻妈妈生完宝宝就立刻开始母乳喂养,但对于哺乳的姿势,妈妈们往往不知道如何掌握要领,最大的忧虑来自涨奶的疼痛和喂夜奶。

    坐月子期间,什吉的饮食悉数交给家里的长辈。40多天以来,什吉和宝宝足不出门,也没有洗过澡,吃的最多的是鸡蛋和羊汤,蔬菜的摄入量明显不足。

    什吉的公公和婆婆回忆,当年,什吉的大女儿出生以后,差不多到了2岁才迎来人生的第一次洗澡。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什吉的家人担心感冒,一个月的时间,只挑太阳正烈的白天洗一次澡。

    什吉几乎不做任何日晒的防护,她的皮肤状态引起了专家志愿团对当地妈妈和宝宝肌肤护理的密切关注。

王教授和专家们细心帮助什吉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看着怀中的宝宝出生以来第一次轻松地吃奶,什吉第一次如释重负地笑了。

    专家志愿团告诉什吉的家人,卫生护理很重要,尽管新生儿不用每天洗澡,但至少要保证每周洗澡一次的频率。并且,新生儿的皮肤非常娇嫩,要注意保湿和防晒。

    在专家志愿团的帮助下,什吉第一次给出生40多天的小宝宝剪了手指甲,并学会了在涨奶的时候使用手动吸奶器,将乳汁吸出来冷藏保存。

     土族妈妈们的微笑时刻

    2个多小时的专家志愿团入户家访让什吉和家人们意识到,新生儿养育的过程幸福而又琐碎,为了给宝宝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养育环境,家人与妈妈都需要学着掌握科学的哺喂习惯与卫生护理的知识。

    

    在青海省妇幼保健中心的安排下,专家志愿团除了入户什吉的家中,还与10位月龄在6个月以内的土族妈妈进行了一场养育座谈会,并在孕妇瑜伽课上指导孕妈妈们为了待产保持体力。

    10位身着五彩衣民族服装的土族95后妈妈中,一半以上已是二胎妈妈。她们的宝宝,拥有高原蓝天一般纯净的眼睛,也因为日晒的缘故,出现了肤色不均、热疹等肌肤问题。

    座谈过程中,土族妈妈们最关心的是宝宝的健康发育。有的妈妈很困惑:“宝宝白天不吃奶,为什么夜里才吃奶?”有的妈妈担心宝宝眼垢过多,有的妈妈担心自己的母乳不够。

    王教授与专家们逐一为土族妈妈们讲解新生儿清洁护理的要领,要为宝宝提供专用的肌肤护理,可以有效预防和避免湿疹等肌肤问题。同时,贝亲通过青海省妇幼保健中心向年轻的土族妈妈捐赠了吸奶器与宝宝肌肤护理用品等爱心物资。

    2016年,贝亲微笑哺乳研究会在中国正式成立,初衷在于,呼吁更多人关注宝宝的健康成长,也要让更多妈妈感受育儿的幸福感。贝亲持续对婴儿的吸吮行为进行科学研究,不断用实际行动支援妈妈吸取、储存及喂养母乳。

    帮助年轻的土族妈妈像大美青海的“母亲花”一样,从懵懂育儿到幸福绽放,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贝亲孕妇学校迈出了爱心“孕育”之旅的第一步。贝亲作为积极支持孕妇学校项目“一带一路行”的首个母婴用品企业, 将与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加强合作, 深入全国,为更多妈妈带去爱的关怀。